近日,由蜀道(dào)清潔能源集團投資建設的(de)毛爾蓋水電站42萬千瓦水光互補項目成功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。作爲(wéi / wèi)四川省重點能源工程,該項目通過創新構建“水光互補”開發模式,每年可輸送6.09億度清潔電能,标志着我國(guó)高原地(dì / de)區清潔能源綜合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。
項目位于(yú)四川省黑水縣,占地(dì / de)約9490.8畝,分爲(wéi / wèi)兩個(gè)場區,總裝機容量42萬千瓦,包括2座升壓站、32.147公裏進場道(dào)路和(hé / huò)33.405公裏輸電線路。其投産将促進能源綠色轉型、群衆增收及“多能互補”綜合效益。
技術創新,水光協同破解發電瓶頸。項目與已投運的(de)毛爾蓋水電站相結合,總裝機達84.6萬千瓦,通過“日間光伏發電+夜間水電調峰”系統,提升新能源消納和(hé / huò)發電效益。采用25度傾角設計,提高組件輻照量至每平方米1850千瓦時(shí),光照時(shí)間延長30%。項目年均等效利用小時(shí)1429小時(shí),清潔能源産出(chū)強度比傳統光伏電站高18%。
生态賦能,立體開發守護綠水青山。在(zài)結合當地(dì / de)自然條件,項目團隊采用“鋼螺旋樁”工藝,将地(dì / de)表破壞最小化,植被擾動率低于(yú)7%。項目年均發電量6.09億千瓦時(shí),節約23.26萬噸标煤,減少60.99萬噸二氧化碳排放,相當于(yú)增加34平方公裏森林。
民生實效,一(yī / yì /yí)地(dì / de)兩收助推鄉村振興。項目建設解決了(le/liǎo)用地(dì / de)矛盾,促進了(le/liǎo)财政增收、産業升級和(hé / huò)民生改善,爲(wéi / wèi)生态保護與鄉村振興提供了(le/liǎo)可複制模式。經濟上(shàng),它優化了(le/liǎo)新能源産業結構,預計爲(wéi / wèi)黑水縣财政貢獻稅收約5億元。民生上(shàng),項目期間修建了(le/liǎo)鄉村道(dào)路、提供了(le/liǎo)就(jiù)業崗位,有效推動了(le/liǎo)農牧民增收,實現了(le/liǎo)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(de)有效銜接。
毛爾蓋項目的(de)成功并網,是(shì)我國(guó)在(zài)高原複雜地(dì / de)形條件下清潔能源綜合開發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突破。未來(lái),蜀道(dào)清潔能源集團将持續聚焦“三州一(yī / yì /yí)市”,推動高原地(dì / de)區能源産業向着更加清潔、高效、可持續的(de)方向穩步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