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(yī / yì /yí)、基本情況
柴達木盆地(dì / de)是(shì)我國(guó)主要(yào / yāo)的(de)鹽湖資源富集區,分布有察爾汗、大(dà)柴旦、茶卡等33個(gè)鹽湖,生态安全地(dì / de)位重要(yào / yāo)。立足特有資源禀賦,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(hé / huò)高水平保護的(de)關系,是(shì)鹽湖資源開發中必須把握好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問題。
二、主要(yào / yāo)問題
一(yī / yì /yí)是(shì)超規模開采、無證開采。察爾汗鹽湖區域氯化鉀生産企業長期超規模生産,采礦許可證批複每年總量爲(wéi / wèi)397萬噸,但2019年至2022年實際年産量分别超出(chū)采礦許可的(de)78.8%、70.7%、57.9%、84.1%。其中,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實際建成産能500萬噸,是(shì)采礦許可證批複生産規模的(de)3.8倍。其所屬的(de)三元鉀肥公司沒有取得環評和(hé / huò)用地(dì / de)手續,違規建設1.28萬畝曬鹽池。青海發投堿業公司、中鹽青海昆侖堿業公司沒有落實德令哈市政府整改整治中限産50%的(de)要(yào / yāo)求,以(yǐ)虛假台賬應付現場檢查。
不(bù)僅超規模生産,而(ér)且存在(zài)私挖亂采亂象。格爾木市5家企業和(hé / huò)2個(gè)個(gè)體經營戶私挖18個(gè)鹽田,占地(dì / de)525畝,大(dà)部分沒有辦理采礦許可、用地(dì / de)等手續,棄渣棄土随意堆放,鹵水溝渠支離破碎。格爾木市和(hé / huò)海西州鹽湖管理部門對整治工作相互推诿,違法違規問題長期得不(bù)到(dào)解決。
二是(shì)違規取水用水。柴達木盆地(dì / de)多年平均降水量僅爲(wéi / wèi)83毫米,屬于(yú)極端幹旱區。水資源是(shì)鹽湖産業發展的(de)命脈所在(zài)。督察發現,一(yī / yì /yí)些企業不(bù)顧水資源剛性約束,違規取水用水。格爾木藏格鉀肥公司溶礦用水不(bù)按取水許可要(yào / yāo)求從柴達木河下遊泉集河取用淡水,而(ér)是(shì)擅自取用限制開發的(de)南霍布遜湖鹵水,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違規取鹵水1.26億立方米。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資源分公司有16處地(dì / de)表水泵站,每年取水2136萬立方米用于(yú)清洗設備,至今未辦理取用水手續。青海錦泰鉀肥公司馬海礦區和(hé / huò)青海中航資源公司馬海礦區通過攔壩、挖渠等方式,長期從馬海濕地(dì / de)違規取水,每年取水量達700餘萬立方米。
一(yī / yì /yí)些企業超規模或違規開采地(dì / de)下水。2022年,青海鹽湖工業股份公司所屬藍科锂業公司、鉀肥分公司分别超量取用地(dì / de)下水134萬立方米、402萬立方米。格爾木鹽化(集團)公司委托青海黃河實業集團建安公司經營氯化鉀項目,後者私自在(zài)都蘭縣沙漠地(dì / de)區打井抽取地(dì / de)下水,截至2023年9月違規取水27萬立方米。
三是(shì)違法占地(dì / de)和(hé / huò)侵占草地(dì / de)。柴達木盆地(dì / de)生态環境極其脆弱。督察發現,青海發投堿業公司、中鹽青海昆侖堿業公司蒸氨廢液排放場長期違法占地(dì / de)約2.5萬畝,其中天然牧草地(dì / de)4086畝。昆侖堿業的(de)蒸氨廢液排放場西側壩體2019年以(yǐ)來(lái)出(chū)現明顯滲漏,對相鄰的(de)柴達木梭梭林國(guó)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威脅。青海鹽湖鎂業公司蒸發塘、晾曬池等違法占地(dì / de)約3.3萬畝。青海五彩堿業公司蒸氨廢液排放場違法占用裸地(dì / de)9599畝。青海中航資源公司德宗馬海鉀礦違法占用1.7萬多畝草地(dì / de)修建鹽田。青海晶鑫鉀肥公司違法占地(dì / de)1.5萬畝,其中6000畝在(zài)處罰後辦理了(le/liǎo)鹽田租賃用地(dì / de)手續,剩餘9000畝沒有按整改要(yào / yāo)求恢複原狀,仍作爲(wéi / wèi)鹽田使用。
三、原因分析
海西州生态文明建設認識不(bù)到(dào)位,對鹽湖資源高水平開發利用重視不(bù)夠,鹽湖管理、自然資源、水利、林草等相關部門監管不(bù)力,部分企業違法違規生産經營,對柴達木盆地(dì / de)自然生态造成嚴重影響。
督察組将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,并按要(yào / yāo)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