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自然資源部印發《2024年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工作要(yào / yāo)點》(以(yǐ)下簡稱《要(yào / yāo)點》),明确今年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,要(yào / yāo)求全力做好汛期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,持續推進重大(dà)基礎工作,嚴防“群死群傷”事件發生,最大(dà)程度保障人(rén)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和(hé / huò)社會大(dà)局穩定。
據悉,結合氣象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震等部門預測綜合研判,今年地(dì / de)質災害總體趨勢較近五年平均水平偏高或接近。地(dì / de)質災害重點防範地(dì / de)區爲(wéi / wèi)華東地(dì / de)區南部、中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西部和(hé / huò)東部局部、西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中南部和(hé / huò)東北部、西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東南部和(hé / huò)西北局部,需要(yào / yāo)重點關注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、陝西和(hé / huò)甘肅等地(dì / de)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。
《要(yào / yāo)點》明确,一(yī / yì /yí)要(yào / yāo)嚴防“群死群傷”事件發生。充分利用綜合遙感識别、汛前全面排查結果,結合群衆報災和(hé / huò)隐患點核查情況,研判可能發生的(de)風險,要(yào / yāo)特别加強人(rén)口密集區及旅遊景區、交通幹線、工礦企業、工程建設活動區等重要(yào / yāo)區域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。督促指導各相關部門和(hé / huò)單位建立防災責任制,防控工程建設領域和(hé / huò)人(rén)口密集區地(dì / de)質災害風險。組織開展培訓演練,提升社會公衆自主防範和(hé / huò)自救互救能力,提高生産經營單位防災意識。強化預警響應閉環管理,明确各有關單位響應責任和(hé / huò)措施,持續提升“人(rén)防+技防”的(de)工作成效。
二要(yào / yāo)全力做好汛期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工作。緊盯短時(shí)強降雨、極端降雨、持續性降雨、夜間降雨和(hé / huò)旱澇急轉等情形,堅持雨前排查、雨中巡查、雨後複查,做到(dào)災情險情早發現、早報告、早處置。切實加強地(dì / de)質災害監測預警,堅持發揮群測群防的(de)基礎性作用,持續推進地(dì / de)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精細化,加強對已建專業監測設備的(de)運行維護,建立健全區域風險預警與隐患點險情預警有機結合、有效銜接、高效配合的(de)工作機制。各地(dì / de)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繼續堅持專業技術隊伍“駐縣包鄉”工作機制,并将其納入當地(dì / 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體系。嚴格執行應急值守和(hé / huò)信息報送規定。
三要(yào / yāo)持續開展重大(dà)基礎工作。優化完善地(dì / de)質災害隐患綜合遙感識别工作,持續開展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災害高、中易發區重大(dà)隐患綜合遙感識别,逐步從發現隐患向重要(yào / yāo)區域和(hé / huò)重大(dà)隐患動态監測轉變。強化“隐患點+風險區”雙控工作,對重點集鎮人(rén)口聚居區和(hé / huò)重要(yào / yāo)公共基礎設施開展1∶1萬地(dì / de)質災害精細調查工作,科學劃定風險區,17個(gè)重點省份深化“隐患點+風險區”雙控試點經驗總結并逐步擴大(dà)至轄區内地(dì / de)質災害高易發縣(市、區),其他(tā)省份汛前确定試點區域并啓動試點工作。強化風險源頭管控,加強調查成果在(zài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和(hé / huò)國(guó)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中的(de)應用。持續推進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面沉降綜合防治,強化區域聯防聯控。(記者 王瑜)
2024年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工作要(yào / yāo)點
2024年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工作,以(yǐ)習近平新時(shí)代中國(guó)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(wéi / wèi)指導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(de)二十大(dà)精神和(hé / huò)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(yú)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系列重要(yào / yāo)論述和(hé / huò)重要(yào / yāo)指示批示精神,堅持人(rén)民至上(shàng)、生命至上(shàng),全力做好汛期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,持續推進重大(dà)基礎工作,不(bù)折不(bù)扣完成年度重大(dà)任務,嚴防“群死群傷”事件發生,最大(dà)程度保障人(rén)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和(hé / huò)社會大(dà)局穩定。
一(yī / yì /yí)、嚴防“群死群傷”事件發生
1、确定防範重點。充分利用綜合遙感識别、汛前全面排查結果,結合群衆報災和(hé / huò)隐患點核查情況,研判可能發生的(de)風險,識别确定可能造成群死群傷的(de)重要(yào / yāo)隐患并将其作爲(wéi / wèi)年度防範重點,要(yào / yāo)特别加強城鎮、學校、醫院、敬老院、農家樂等人(rén)口密集區及旅遊景區、交通幹線、工礦企業、工程建設活動區等重要(yào / yāo)區域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。
2、督促指導各相關部門和(hé / huò)單位建立防災責任制。以(yǐ)防控工程建設領域和(hé / huò)人(rén)口密集區地(dì / de)質災害風險爲(wéi / wèi)目标,發揮各地(dì / de)各級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議事協調機構作用,組織編制年度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,完善突發地(dì / de)質災害應急預案,強化地(dì / de)方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協調指導督促作用,協助同級黨委政府落實防災領導責任、各相關部門行業監管責任、生産經營單位防災主體責任。特别是(shì)在(zài)工程建設領域,要(yào / yāo)協助行業主管部門通過檢查、指導等方式,督促工程建設和(hé / huò)運營管理單位嚴格執行地(dì / de)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制度,建立巡查排查、監測預警等安全制度,完善防災預案,落實防災措施,避免因防範工作不(bù)到(dào)位發生群死群傷事故。
3、組織開展培訓演練。各地(dì / de)要(yào / yāo)充分依托駐守駐防專業技術隊伍、專家團隊,組織開展“進學校、進社區、進工地(dì / de)、進企業、進農村、進機關”的(de)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培訓活動,提升社會公衆自主防範和(hé / huò)自救互救能力,提高生産經營單位防災意識。針對重大(dà)工程建設活動區、重要(yào / yāo)隐患點、極高-高風險區,汛前督促有關責任單位面向受威脅人(rén)員至少開展一(yī / yì /yí)次應急避險演練。
4、強化預警響應閉環管理。地(dì / de)方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(yào / yāo)協助同級人(rén)民政府建立完善地(dì / de)質災害預警響應閉環管理制度,明确各有關單位響應責任和(hé / huò)措施。加強區域氣象風險預警、專業設備預警與群測群防的(de)高效聯動,持續提升“人(rén)防+技防”的(de)工作成效。
二、全力做好汛期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工作
5、嚴格落實“三查”制度。緊盯短時(shí)強降雨、極端降雨、持續性降雨、夜間降雨和(hé / huò)旱澇急轉等情形,堅持雨前排查、雨中巡查、雨後複查,加強風險預判、及時(shí)掌握重大(dà)隐患動态變化,做到(dào)災情險情早發現、早報告、早處置。
6、切實加強地(dì / de)質災害監測預警。堅持發揮群測群防的(de)基礎性作用,遴選補齊配強群測群防員隊伍,推行“網格化”管理做法。持續推進地(dì / de)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精細化,努力做到(dào)省級預警到(dào)縣區、市級預警到(dào)鄉鎮、縣級預警到(dào)村組。加強對已建專業監測設備的(de)運行維護,切實提高設備在(zài)線率,強化對監測數據的(de)綜合分析和(hé / huò)異常信息研判處置。建立健全區域風險預警與隐患點險情預警有機結合、有效銜接、高效配合的(de)工作機制,整體提升基層風險預警和(hé / huò)響應處置能力。
7、堅持專業隊伍駐守機制。各地(dì / de)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繼續堅持專業技術隊伍“駐縣包鄉”工作機制,并将其納入當地(dì / 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體系。中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調查局要(yào / yāo)繼續組織專家分省駐守,優化機動防禦機制,加強對地(dì / de)方地(dì / de)質災害風險防範和(hé / huò)應急處置等工作的(de)技術支撐指導。
8、嚴格執行應急值守和(hé / huò)信息報送規定。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,壓實鄉鎮、村組村防災責任人(rén)信息報送責任,拓寬信息獲取渠道(dào)、優化信息報送流程,嚴格按照相關要(yào / yāo)求報送災情、險情信息,提高信息報送的(de)時(shí)效性和(hé / huò)質量,嚴禁遲報、謊報、瞞報。
三、持續開展重大(dà)基礎工作
9、優化完善地(dì / de)質災害隐患綜合遙感識别工作。持續開展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災害高、中易發區重大(dà)隐患綜合遙感識别。有條件的(de)省份加強天空地(dì / de)綜合遙感手段集成,提高隐患精細識别水平。加強對在(zài)冊隐患和(hé / huò)新識别隐患的(de)套合,逐步從發現隐患向重要(yào / yāo)區域和(hé / huò)重大(dà)隐患動态監測轉變。有關單位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下發成果數據,爲(wéi / wèi)地(dì / de)方針對性開展排查巡查、監測預警提供“靶區”。
10、按時(shí)完成專業監測預警設備建設任務。各地(dì / de)按照《2024年地(dì / de)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方案》要(yào / yāo)求,按時(shí)完成專業監測預警設備建設任務并上(shàng)線運行。中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調查局及相關單位加強建設、運行、管理全過程的(de)技術支撐指導,開展監測預警實驗成效評估,加強新型監測裝備研發、預警方法研究和(hé / huò)技術标準體系建設。
11、強化“隐患點+風險區”雙控工作。對重點集鎮人(rén)口聚居區和(hé / huò)重要(yào / yāo)公共基礎設施開展1:1萬地(dì / de)質災害精細調查工作,科學劃定風險區。浙江、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、甘肅和(hé / huò)山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西藏、陝西、青海、新疆等17個(gè)重點省份深化“隐患點+風險區”雙控試點經驗總結并逐步擴大(dà)至轄區内地(dì / de)質災害高易發縣(市、區),其他(tā)省份汛前确定試點區域并啓動試點工作。
12、強化風險源頭管控。加強調查成果在(zài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治和(hé / huò)國(guó)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中的(de)應用,落實地(dì / de)質災害風險源頭管控措施,在(zài)省級以(yǐ)下國(guó)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過程中科學合理規避地(dì / de)質災害影響區域,調整用地(dì / de)布局,保障安全發展。
13、持續推進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面沉降綜合防治,強化區域聯防聯控。部相關司局及時(shí)向有關部門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方政府印送《2023年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面沉降防治工作報告》,持續貫徹落實《京津冀平原地(dì / de)面沉降綜合防治總體規劃(2019—2035年)》。中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調查局持續開展全國(guó)重點區域地(dì / de)面沉降調查監測。17個(gè)省(區、市)高質量完成增發國(guó)債支持地(dì / de)面沉降監測網監測建設項目,對地(dì / de)面沉降嚴重區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下水超采區實施重點監測。
四、不(bù)折不(bù)扣完成其他(tā)年度重點任務
14、按時(shí)完成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績效自評和(hé / huò)績效評估。各地(dì / de)按要(yào / yāo)求完成202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的(de)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績效自評工作;部組織專家工作組适時(shí)采用現場核查、資料審核、财務審查等方式開展績效評估。
15、完成中央項目儲備庫補庫出(chū)庫工作。各地(dì / de)根據地(dì / de)質災害隐患動态變化和(hé / huò)工程治理、避險搬遷等項目實施情況,認真組織做好前期調查勘查工作,及時(shí)完成中央項目儲備庫補庫出(chū)庫工作。
16、完成特大(dà)型隐患點核定工作。對納入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災害數據庫的(de)特大(dà)型隐患點開展抽查複核,對已實施工程治理、避險搬遷的(de)隐患點經複核、評估後,按有關工作流程适時(shí)調整其風險等級或予以(yǐ)核銷。
2024年度全國(guó)地(dì / de)質災害趨勢預測報告
據氣象部門預測,2024年汛期我國(guó)氣候狀況總體偏差,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,澇重于(yú)旱,東部降水總體偏多;全年登陸我國(guó)的(de)台風個(gè)數接近常年,總體強度偏強。結合氣象和(hé / huò)地(dì / de)震等部門預測綜合研判,今年地(dì / de)質災害總體趨勢較近五年平均水平偏高或接近。地(dì / de)質災害重點防範地(dì / de)區爲(wéi / wèi)華東地(dì / de)區南部、中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西部和(hé / huò)東部局部、西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中南部和(hé / huò)東北部、西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東南部和(hé / huò)西北局部,需要(yào / yāo)重點關注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重慶、四川、貴州、雲南、陝西和(hé / huò)甘肅等地(dì / de)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防範。
一(yī / yì /yí)、4月趨勢
4月,華東、中南地(dì / de)區要(yào / yāo)注意防範降水引發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,西北地(dì / de)區注意防範凍融和(hé / huò)灌溉等人(rén)類活動引發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。
地(dì / de)質災害潛在(zài)發生區域有華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山西西部局部;華東地(dì / de)區的(de)浙江西部,安徽南部,福建中部,江西東北部、西部和(hé / huò)南部;中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湖北西部和(hé / huò)東部,湖南大(dà)部,廣東北部,廣西東北部;西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重慶大(dà)部,四川東部和(hé / huò)北部,貴州北部局部,雲南東北局部;西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陝西南部局部,甘肅中部和(hé / huò)南部,青海東部局部。
其中,安徽南部局部地(dì / de)區發生地(dì / de)質災害的(de)風險高,應重點關注。
二、5-9月趨勢
5-9月,尤其是(shì)6-8月,是(shì)突發性地(dì / de)質災害的(de)高發期,防災減災形勢将更加嚴峻,特别是(shì)極端氣象事件引發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地(dì / de)質災害的(de)可能性很大(dà)。
地(dì / de)質災害潛在(zài)發生區域有華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北京北部局部、西部局部,河北西部局部、北部局部,山西東部局部、西部局部;東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遼甯東南部,吉林東部局部;華東地(dì / de)區的(de)浙江西部和(hé / huò)南部,安徽西南部和(hé / huò)東南部,福建北部和(hé / huò)西部,江西西部局部、南部和(hé / huò)東北部局部,山東南部局部;中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河南西部局部、南部局部,湖北西部和(hé / huò)東部局部,湖南大(dà)部,廣東北部,廣西北部和(hé / huò)東部局部,海南中部;西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重慶大(dà)部,四川大(dà)部,貴州大(dà)部,雲南大(dà)部,西藏東部;西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陝西南部和(hé / huò)北部局部,甘肅中部和(hé / huò)南部,青海東部局部,新疆西部局部。
其中,浙江西部局部、南部局部,安徽西南部局部、東南部局部,湖北東部局部、西部局部,湖南中西部局部,廣西東北部局部,重慶東部局部,四川北部局部、西部局部,貴州西北部局部,雲南西部局部、東北部局部,陝西南部局部,甘肅東南部局部地(dì / de)區發生地(dì / de)質災害的(de)風險高,應重點關注;湖北西部局部,重慶東北部局部,四川東北部局部發生地(dì / de)質災害的(de)風險很高,應特别關注。
5-9月,上(shàng)述地(dì / de)區要(yào / yāo)防範山地(dì / de)丘陵局地(dì / de)極端降雨、台風暴雨引發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。汶川、九寨溝、長甯、漾濞、瑪多、門源、德令哈、蘆山、馬爾康、泸定、積石山、阿克蘇等地(dì / de)震影響區應加強泥石流和(hé / huò)滑坡地(dì / de)質災害的(de)防範。
三、10-12月趨勢
10-12月地(dì / de)質災害相對低發,需防範由于(yú)長期陰雨和(hé / huò)人(rén)類工程活動引發的(de)地(dì / de)質災害。
地(dì / de)質災害潛在(zài)發生區域有中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湖北西部,湖南中部和(hé / huò)南部局部,廣東西部局部,廣西東北部局部;西南地(dì / de)區的(de)重慶中部,四川北部局部、東部局部,貴州北部局部,雲南中西部局部;西北地(dì / de)區的(de)陝西南部局部和(hé / huò)北部局部,甘肅南部局部。
綜合考慮氣候變化、地(dì / de)震和(hé / huò)重大(dà)工程建設影響,一(yī / yì /yí)是(shì)要(yào / yāo)及時(shí)關注極端天氣變化,加強動态研判和(hé / huò)滾動遞進預警預報;二是(shì)要(yào / yāo)注意防範近幾年6.0級以(yǐ)上(shàng)地(dì / de)震影響區強降雨引發群發性滑坡、泥石流災害風險;三是(shì)要(yào / yāo)注意防範極端幹旱影響區特别是(shì)森林火災發生區域持續降雨和(hé / huò)強降雨引發淺層滑坡、泥石流災害風險;四是(shì)要(yào / yāo)加強水利水電工程、鐵路、公路、礦山開采、削坡建房等人(rén)爲(wéi / wèi)活動引發地(dì / de)質災害風險防範;五是(shì)要(yào / yāo)注意防範南北地(dì / de)震帶等地(dì / de)區地(dì / de)震引發次生地(dì / de)質災害風險;六是(shì)要(yào / yāo)加強三峽庫區汛前庫水位消落期(4-6月)及汛期降雨集中期(7-9月)崩塌、滑坡監測預警,以(yǐ)及蓄水和(hé / huò)高水位運行期(10-12月)塌岸易發段和(hé / huò)塌岸點監測。
來(lái)源:自然資源部網站